杨海田、罗云鹏
据沾化县史志记载,义和庄在清末属武定府滨洲,民国四年(1915年),归属山东济南道。民国十七年(公元1928年)废道直属山东省沾化管辖。抗战初期,这里归国民鲁北行署管辖。一九四一年八月,清河部队解放了义和庄,又属清河区,并在这里创建了抗日根据地。此后,义和庄划归沾化县,后又几经改划,直到一九八四年二月,义和庄明定归属,划归东营市河口区。
一九00年(宣统二年),滚滚的黄河水象脱了缰的野马,在沾化东部向北奔腾。这里无堤无沿,黄河水无拘无束地流入渤海,并淤积出大片的红淤地,土质肥沃,杂草丛生,芦苇遍野,荒无人烟。一九一四年,沾化县火把张家村的李大龙、李守关、李义明和邓三庄的李久经发现了这块新大陆,在这里扎窝棚,掘地屋子住了下来,开垦这块处女地。这里有了几户人家,既不成村,也不成庄,就随便叫开了屋子名。岁时叫李守关屋子、李大龙屋子、李久经屋子。一九一五年,沾化刚家村的王世荣、沾城的李宝峰、李宝章、利津县的高洪祥、韩新传等陆续搬来混穷,开荒种地。这里山高皇帝远,在此开荒种地无人问津。除去他们以本姓为屋子名外,此处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“官地”。
在“官地”向东三里的地方有一村庄叫王集,这庄也较有历史,并设有集市。一九二五年黄河决口,因王集地势较洼,积极水如汪洋,不能赶集了,附近屋子的人同意把集挪到“官地”,在高洪祥屋前头赶,后来几经变更,“三、八”大集就定了下来,沿续至今。“官地”立集后,户数逐年增多,人口越来越多,如沾化的姜炳祥、王吉全、张振化、利津的薛梦阳、肥城的张似圣、寿光的张月生、杜志德、王芳连、杨协和等先后来到了“官地”,这里的“官地”已成为雏形的村庄,并又从沾化请来一个私塾先生——李奎元。
村庄初具规模,再叫什么屋子一是太俗,有伤大雅,二是太乱,不便记忆,有碍于外界来往。所以人们议论纷纷,要求起一个庄名,当时大家推选李奎元老先生和首事张似圣起名。张似圣说,咱虽是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的,但都义义和和的,团结很好,我看就叫义和庄吧!大家听了都很高兴,奔走相告,为了庄名的诞生,村民们一致同意唱戏庆祝。一九二九年春,“官地”改称义和庄。这里的义和镇已是一个不小的去处。为了对上应付,对外联络,庄里人一致推选张似圣为首事。张似圣系肥城县人,为人忠厚,颇有心计,是义和庄的第一任负责人。第二任首事是姜炳祥,系沾化人;第三任首事是杜丕贤,系寿光人;第四任首事是杨协和,系寿光人。
一九三九年义和庄改为镇,张松堂任镇长(利津人)。
一九四一年义和镇又改为行政村,村长杨相振。
一九四三年义和庄分为四个村,即西北村(村长孙魁先),西南村(村长李春珠),东北村(村长孙龙风),东南村(村长孙鸿善)。 义和庄虽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,但在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中都有较大的贡献,是老解放区之一,是清河军区的根据地。因此,义和庄有苏联的乌克兰,中国的小延安之美称。解放后,义和庄是隶属乡、区、公社、镇(委)政府的所在地,是义和地区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 |